昨天(1月19日),金雞湖音樂廳內(nèi),一場別開生面的彩排正在緊張有序進行,一串串動人的音符從蘇州交響樂團樂手的手中流淌而出,每一個動作、每一個音符都經(jīng)過精心打磨,只為在比利時的舞臺上呈現(xiàn)最完美的狀態(tài)。
應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邀請,受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指派,由蘇文投集團旗下蘇州交響樂團打造的原創(chuàng)室內(nèi)樂戲劇《牡丹亭》即將踏上國際舞臺,參與2025“歡樂春節(jié)·水韻江蘇”文化和旅游推廣活動,于2025年1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精彩呈現(xiàn)。這也是蘇交成立后首次在海外進行原創(chuàng)作品的首演。
昆曲是中國的“百戲之祖”,但傳統(tǒng)“水磨腔”的音樂風格對海外觀眾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zhàn)。
室內(nèi)樂戲劇《牡丹亭》由蘇州交響樂團打造,聯(lián)合蘇州昆劇院共同演出。蘇交從小全本《牡丹亭》中,精選了《游園》《驚夢》《尋夢》和《離魂》四折大戲中的8個經(jīng)典敘事段落,特別向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陳強斌委約,以室內(nèi)樂的音樂語言及結構進行全新創(chuàng)作,僅用了長笛、單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板鼓6件樂器,既保留了昆曲小樂隊的音響狀態(tài),也為傳統(tǒng)昆曲音樂注入現(xiàn)代和聲色彩及音樂語言。
蘇州交響樂團副團長周穎說:“這次演出用到了交響樂的小提琴、大提琴、鋼管等,還融合了昆曲的板鼓等樂器,我想對國內(nèi)外的觀眾來說,可能也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表演形式?!?/p>
“蘇交版”《牡丹亭》在音樂的表現(xiàn)方面充分發(fā)揮了交響樂的特色,同時賦予了《牡丹亭》這一中國傳統(tǒng)經(jīng)典作品全新的生命力與表現(xiàn)力,可謂“好聽又好看”。陳強斌告訴記者:“將《牡丹亭》改編成室內(nèi)樂演出,對我來說確實是一次不小的挑戰(zhàn),本身這是兩個行當,兩種不同的語言表達,如何用管弦樂器去表現(xiàn)昆曲的腔調(diào)和旋律,并形成一種全新的語言方式來進行舞臺的呈現(xiàn),確實是有難度的?!?/p>
此次演出也邀請到了蘇州昆劇院的優(yōu)秀青年演員全妝演繹杜麗娘、柳夢梅及春香,向歐洲觀眾傳遞蘇州傳統(tǒng)戲曲之美。
2025“歡樂春節(jié)·水韻江蘇”文化和旅游推廣活動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布魯塞爾中國文化中心主辦,支持單位為中國駐比利時大使館。作為文旅部2025“歡樂春節(jié)”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此次演出旨在慶祝中國與歐盟建交50周年。為了更好地弘揚江蘇水韻江南的文化品牌與特色,省文旅廳特別指派由蘇交主導的跨界融合項目《牡丹亭》參演,不僅將為當?shù)赜^眾帶去一場藝術的盛宴,更是中國文化“走出去”的一次深度創(chuàng)新與重要實踐,有望譜寫中外文化交流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