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wǎng)北京11月21日電 (龐無忌 張文絞)P2P該不該搞?高房價怎么遏制?中國制造競爭力在哪?中國是否面對通脹通縮或者滯漲?PPP應該怎么做?21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接受中新網(wǎng)記者采訪時回應上述熱點問題。
通縮?通脹?滯漲?“都沒有”
中國經濟現(xiàn)在面臨通縮、通脹或者滯漲嗎?面對這個問題,黃奇帆表示,中國并不存在任何一種情況。
黃奇帆說,要說通縮的話,我國基本物價指數(shù)也在2%-3%左右,并沒有進入下降區(qū)間,談不上通縮。要說通脹物價指數(shù)也沒有特別高的增長,M2增速大致在7%-8%,與GDP增長基本保持同步,說通脹也缺乏依據(jù)。
“要去說滯漲就更不對了”,黃奇帆指出,滯脹就是說,一邊是高額的通脹,一邊經濟又是負增長,而中國經濟增速在6%左右,物價水平也整體穩(wěn)定。
P2P決不能搞
“各地要清退P2P,我舉雙手贊成。”曾擔任重慶市市長的黃奇帆說,從2013年開始,重慶就禁止了P2P。
他認為,P2P不過是中國農村傳統(tǒng)金融的高利貸或者“老鼠會”出現(xiàn)在互聯(lián)網(wǎng)光環(huán)之下而已。
他指出P2P有五大問題:
一是企業(yè)沒有資本金,向網(wǎng)民高息攬儲;
二是在網(wǎng)民受高回報的誘惑把錢投入之后,P2P公司又把錢以更高的利息放給網(wǎng)民;
三是對在校學生等缺乏信用背景的對象放款;
四是運行模式是“借新債還老債”的龐氏資金池;
五是一旦現(xiàn)出問題要不就“趴倒”,要不就老板卷款跑路。
黃奇帆也提醒,絕不要把P2P等同于科技金融,也別等同于互聯(lián)網(wǎng)貸款,不能“一棍子打死”。中國還是有幾十個上百個網(wǎng)絡貸款公司,他們貸了近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資金給需要的人,現(xiàn)在不良率在2%-3%左右,較為穩(wěn)健。
“決不允許‘背個銀行’炒地皮”
對于控房價,黃奇帆認為,應該使用經濟的手段,那就是“決不允許‘背個銀行’炒地皮”。
他指出,炒高房子價的主要動力就是炒地皮,控房價決不允許炒地皮??刂频貎r的很重要辦法就是規(guī)定買地的企業(yè)必須使用自有資金買土地。“你如果后邊背一個銀行,要100億元,銀行就拿100億元,要200億銀行就拿200億元,那么“地王”、炒房等現(xiàn)象就來了。一般而言,房價是地價的兩倍左右,地價上去了,房價也會上去。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只要把土地地價控制了,房價就基本穩(wěn)住了。
針對3億農民工的住房問題,黃奇帆指出,中國的政府的房地產政策是雙軌制的,并不是讓商品房非要降到農民工買得起的地步,而是適用保障房方式,綜合運用公租房、動遷安置房、共有產權房等方式,保障構成社會百分之二三十的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房屋。
中國制造業(yè)附加值低?那是不了解實際
黃奇帆表示,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制造業(yè)的特征是“大進大出、兩頭在外”,稱之為加工貿易。這種加工貿易勞動力密集,附加值很低?,F(xiàn)在,中國的制造業(yè)已經變成“一頭在內,一頭在外”,不管是重慶、蘇州,沿海還是內陸,早已不是原來的加工貿易。
比如蘇州,一年有3000多億美元的進出口,其中出口貨物中,原材料、零部件、中間品,70%多是蘇州本地或者長三角或者沿海地區(qū)造出來的,然后運到蘇州造好賣出去。這不是加工貿易,是一個產業(yè)鏈集群的制造業(yè),這個集群形成的制造能力是中國的核心競爭力。
PPP應該怎么做?
黃奇帆認為,PPP是一種非常好的政府與社會合作的基礎設施共建的方案,從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推出PPP的方案,各地總體上形成了20多萬億的PPP項目,這對中國近幾年的基礎設施建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過,PPP推進的過程中,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黃奇帆指出,必須要做到以下這三點:
一是PPP必須做到政府、企業(yè)和使用者三者的長遠平衡。不能投資者暴利,政府賠本,老百姓被亂收費;也不能政府占有資源,投資者賠本壞賬;同樣也不能政府少出錢,老板賺了錢,但老百姓付費多。
二是PPP在推進過程中,應該是投入和收益平衡的,既不能暴利,也不能暴虧,項目應該是長期有穩(wěn)定的現(xiàn)金流收益,這是PPP招投標的基礎性原則。
三是PPP在推進過程中,有很多不同的情況,要予以不同的處理。有的項目可以市場化投資收費10年,然后20-30年收回成本;有的項目現(xiàn)在不能收費,但5年以后市場化改革到位后,可能做到收費平衡的,這個過程有一個制度銜接;有的項目100年也不收費的,可以考慮使用土地資源調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