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9時,嘉興結束防臺風應急響應。
從9月15日9時升為Ⅱ級、16時升為Ⅰ級到昨天結束防臺風應急響應,這兩天一夜正值中秋假期,是許多人經歷了一個超長酷暑后期待休假與家人團圓的兩天一夜。
——臺風“貝碧嘉”的不循常規(guī),又恰逢中秋假期、天文大潮,打亂了大家的計劃。“子彈型”臺風范圍較小、移動速度較快,10級強風集中在100公里范圍內,風雨影響范圍隨路徑調整變化較大,一會兒北移,一會兒南落……最終于昨天7時30分前后在上海浦東臨港新城沿海登陸。
——全市各級防汛責任人暫停休假,全部到崗到位;避災場所全部啟用,轉移責任人全部到崗;在建工地全部停工,公交全部停運,漁船全部回港避風,一線海塘全部落實加固,城市防洪工程隨時開啟排澇,農村圩區(qū)全部做好準備,公共地面停車場、道路公共停車位免費開放……“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準備、向最好處努力”的戰(zhàn)鼓全面擂響。
生活在沿海城市,每年遭遇臺風習以為常,嘉興人甚至還會調侃一下:不怕,我們有“結界”。2018年的“山竹”、2019年的“米娜”、2020年的“黑格比”及2021年的超強臺風“煙花”……哪一次不是驚心動魄,又化險為夷?
事實上,在自然界的狂怒面前,城市沒有驅散風雨的“法術”。多年來,不管臺風如何走位、威力如何,嘉興該做的事情一件不少。從防汛指揮部到鄉(xiāng)村一線,從黨員干部到廣大群眾;從人員轉移到應急救險,從物資儲備到疏通加固……久經臺風考驗的嘉禾大地,用全力以赴和團結一心來應對作答。
人定勝天不現實,但我們至少可以做到每一次都比上一次好。
最充分的準備是最堅固的防線
“請重點部門重點關注,各級各地反復排查……”
臺風情況不斷變化的背后,一雙雙來自市防汛防臺抗旱指揮部的眼睛24小時緊盯不放。與信息傳遞更新同步的是密集召開的全市防御臺風調度會議,及時傳達上級最新精神、調整防御策略。
與風“競速”,不打無準備之仗。
圍繞“貝碧嘉”風情雨情的變化,一整個扁平高效、步驟清晰、協調有力的指揮體系迅速運轉:
——市防指每兩小時不斷滾動會商、分析、研判臺風的路徑、強度、影響范圍等變化,啟動相應防臺風、防暴雨應急響應。
——各部門負責同志奔赴防臺一線,部署調度防臺風、防暴雨和群眾轉移安置工作。
——各縣(市、區(qū))按照預案,保障信息暢通,做好防臺風、防暴雨搶險救災準備與保障工作。
……
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實些……面對嚴峻復雜的防臺形勢,嘉興要求牢牢守住不出現大江大河水庫決堤、不出現城市大面積長時間積水、不出現群死群傷的“三條底線”,堅決克服僥幸心理、麻痹思想、松懈心態(tài),推動防御工作各項舉措落實落細。
“六個方面風險”“八張風險清單”……一個個細節(jié)、點位被精準地提出來,充分討論、周密部署。
9月15日起,嘉興實行24小時值班制和領導帶班制,主要領導靠前指揮、親自督戰(zhàn),黨員干部全員下沉一線,網格員、志愿者等紛紛加入。其實在9月14日,嘉興已統(tǒng)籌好消防救援、專業(yè)救援和社會救援等力量,協調對接駐嘉部隊、武警、民兵,確保第一時間能夠投入搶險救援。
公眾號、視頻號、客戶端、廣播、電視、報紙、短信等各渠道媒介火力全開,及時發(fā)布臺風預警信息和防御指南,向市民普及防臺風防汛措施以及應急避險知識,提醒大家“非必要,不出行”。
最危險的地方有最可靠的守護
無論黑夜還是白晝,嘉興一以貫之地強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應轉盡轉、應轉早轉,不落一戶、不漏一人”,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黨員干部群眾主動挑重擔、當先鋒、打頭陣,始終站在防汛防臺的最前沿。
嘉興港區(qū)的山灣漁村依山傍海、地勢低。那一夜的避災安置點里,村民們已安心進入夢鄉(xiāng),而位于山灣漁村的海洋災害應急辦公點里燈火通明,制定預案、轉移人員、巡邏值守……山灣社區(qū)黨支部書記張勤燕和同事們上緊了“發(fā)條”,不敢有絲毫懈怠?!按迕駛儼鸭医唤o了我們,我們就要負責把他們的家園照看好?!睆埱谘嗾f,他們還要在重點低洼區(qū)巡邏,以防海水倒灌造成村民家中財產損失。
“臺風天盡量不要外出??!”風雨里,嘉善縣大云鎮(zhèn)繆家村黨委書記陸榮杰偶遇全身淋濕、緩慢前行的村民王長根夫婦,得知當天是老阿婆做血透的日子,原本由孫女接送,但孫女正參與抗臺防汛工作,故兩人只能自行前往。陸榮杰當即安排村工作人員專程開車將老人送往醫(yī)院并確保他們順利就醫(yī)。到醫(yī)院后,村工作人員幫助老人就診,并聯系家屬告知情況,在得知家屬將及時趕往醫(yī)院后才放心離開。
獨居的耄耋老人早早打包好行李,等著村干部來接去安置點;聽障人士接聽不到電話,社區(qū)干部用手語現場教學應急知識;西瓜地、葡萄棚、翠冠梨園里,到處可見村干部、志愿者幫著農戶采摘、修剪、分揀、裝箱的忙碌身影……
群眾也在自發(fā)守衛(wèi)家園。70歲的山灣漁村村民洪壽良一直關注著水位情況,隨時準備啟用水泵抽水?!拔覀兪煜こ毕?、風向,有經驗,就想幫忙出個力?!焙閴哿己?位老漁民組建了老漁民突擊隊,主動要求加入社區(qū)防風防汛隊伍。
“我來!這個機埠的情況我了解。”秀洲區(qū)新塍鎮(zhèn)西吳村,63歲的微網格長許火金與村里的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fā)現,一個水利設施的機埠關不上,導致無法與外河封閉,大暴雨一來,機埠后方的600畝良田恐怕會受淹。焦急之際,許火金二話不說,脫下衣服就順著河岸下到水里,徒手更換機埠拍門(排水管逆止閥)上老化了的螺絲,順利解決了問題。
最難忘的節(jié)日有最溫馨的牽掛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jié),象征著團圓與和諧,今年的中秋假期卻與往年有所不同,突如其來的“貝碧嘉”,為這個假期添了幾分不同尋常的色彩。
嘉興市三水灣中學安置點,彝族姑娘楊帆、楊金丹趁著休息時間繡起了衣服。中秋臨近,楊金丹還和在老家的弟弟打了視頻電話。她笑著報平安:“我在嘉興很好!”
“這邊設施很不錯,有空調,還管飯,能看電影、打乒乓、看書,真的挺好。”南湖新區(qū)(東柵街道)南溪中學安置點,劉濤等96人剛入住,彼此就閑聊起來,大家對安置點表示滿意。
新豐鎮(zhèn)豐南社區(qū),南湖區(qū)文化特派員朱葉邀請了社區(qū)的禮堂合伙人沈文光和他的“豐之南”葫蘆絲隊,為避災安置人員表演葫蘆絲,緩解新居民群眾的焦慮情緒,讓他們在中秋假期感受到第二故鄉(xiāng)的溫暖。
“中秋快樂!”在杭州師范大學附屬嘉興經開實驗小學,臨時安置在這里的建筑工人們不僅吃上了熱乎的盒飯,還有“加餐”的螃蟹。
在海鹽縣望海街道文體中心,公益電影的放映讓搬進這個避災安置點的人們暫時忘卻了臺風來臨的煩惱?!斑@里環(huán)境很好,我們有吃有喝,工作人員送來各種物資,還特意安排了電影放映,很貼心。”前來避災的張大伯說,“還有健身房、圖書館,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豐富轉移安置期間的生活?!?/p>
來自河南的陶文龍剛到平湖兩個多月,正在參與當地科創(chuàng)青年城的建設。“我們保障著青年城的建設,這座城也保障著我們的安全!”這是陶文龍第一次經歷臺風,在當湖街道東湖社區(qū)安置點里吃著肉月餅也是難忘的體驗?!叭夂芟闾?,外皮很酥,很好吃!”他回味無窮。
當“貝碧嘉”遇上中秋假期,許多家庭選擇留在家中,共同抵御風雨。在這個時刻,家的意義變得更加深刻。
當“貝碧嘉”遇上中秋假期,許多人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堅守在崗位上,一句句“注意安全”的囑托成為一種無形的力量。
當“貝碧嘉”遇上中秋假期,許多人相識在戰(zhàn)斗一線,相互提醒、相互鼓勵,讓彼此更加珍惜陪伴和守望。
昨天17時,記者獲悉,最近24小時,嘉興市面雨量62.2毫米,其中平湖市92.5毫米,嘉善縣84.5毫米,單站雨量最大為嘉興市Q平湖站127.3毫米;嘉興局部地區(qū)風力達到11~13級,下午起逐漸減弱到7~9級、局部10~11級。
嘉興全市各地根據自身實際,不到最后一刻防臺工作絕不松懈,全力確保萬無一失。
臺風過境之后,生活終將回歸正軌。最是風雨共擔時,那正是我們戰(zhàn)勝一切困難的力量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