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年來臨,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護航學生成長
陪伴孩子成長,家長有了度身定制的“新教材”
8月31日是中小學生返校報到、領教材的日子。同一天,滬上家長們也有了為他們度身定制的“新教材”,教他們?nèi)绾螒獙⒆映砷L的煩惱,用溫暖陪伴孩子成長。
昨天,“家校協(xié)同,領航成長”上海市家庭教育指導現(xiàn)場推進會在寶山區(qū)舉行。活動現(xiàn)場,家校共育“大禮包”——《心爸心媽成長記》上海市家庭教育心理漫畫系列叢書、《上海教育》“領航成長”特刊同時發(fā)布,部分家長代表率先領到了這些“新教材”。
新學年來臨之際,上海打出家校共育“組合拳”,為學生成長全力護航。
家長也有了家庭教育的生動讀本
孩子只聽好話,聽不進批評怎么辦?孩子沉迷電子游戲,放不下電子產(chǎn)品怎么辦?孩子不想和你交流怎么辦?孩子高考前失眠怎么辦?這些成長的煩惱,很多家庭都曾遇到。這套家庭教育心理漫畫,就通過一個個生活情境中的“真”問題,給出了問題背后的原因,以及這些共性問題的專業(yè)解決方案。
比如,天涼了,媽媽希望孩子穿上秋褲,但是孩子總說不冷,不愿意穿,甚至因此發(fā)生親子沖突。“這類小事,日常發(fā)生頻率高了,往往會影響親子關系。”現(xiàn)場專家介紹稱,其實父母完全無需有“讓孩子多穿一件”的“執(zhí)念”,由于年齡差異,父母和孩子對溫度的感受不一樣,孩子不容易怕冷。在《心爸心媽成長記》這套叢書中,就有不少類似的案例,通過生動形象的漫畫,教會父母如何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感受,更提出可操作的建議,比如關注孩子平時喜歡的穿衣風格,同時改變關愛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嘗試“新型保暖”,或者和孩子一起運動驅(qū)寒,溫暖互動。
這套《心爸心媽成長記》由上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中心、上海市學生德育發(fā)展中心、寶山區(qū)教育學院編制,根據(jù)小學、初中、高中各年段共設計了12本,率先推出一年級、四年級、六年級、九年級以及高一和高三年級的版本。
北京師范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邊玉芳說,青少年成長可以歸納為“自由與規(guī)則”的學齡前階段、“習慣與學習”的小學階段、“青春與夢想”的初中階段以及“人生與夢想”的高中階段,家長正是通過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習慣,幫助他們不斷在學習和生活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能,感受自己在哪方面具有優(yōu)勢,知道自己的努力終會獲得價值。
五項“全覆蓋”體現(xiàn)教育溫度
疫情背景下,家校共育更為重要。而比孩子更需要幫助的,也許是家長學會做好爸爸媽媽這份“特殊的職業(yè)”。今年初,上海開放大學就創(chuàng)設了上海家長學校,致力于培育上海家庭教育的“種子校”,幫助家長直面教育過程中的難點、痛點。上海各區(qū)各校也不斷探索家庭教育指導。
虹口區(qū)曲陽第四小學首創(chuàng)師生團體輔導,邀請學生、老師甚至家長,一起加入團體輔導,三方在團體輔導中敞開心扉充分交流,共同成長。
上海市大寧國際小學在調(diào)研中發(fā)現(xiàn),家長往往不缺家庭教育理念,缺的是方法以及對家庭教育契機的捕捉。因此,學校在去年推出了給家長的“校本教材”——《愛與責任——小學生父母修煉手冊》,被家長們奉為“寶典”。
在上海市建平實驗中學,每一位學生都在學校的倡導下與家長簽訂了一份行為契約,學生從學習、健身、閱讀、興趣愛好、家務勞動、電子產(chǎn)品管理等諸多方面明確自己的目標與任務,并請家長指導督促。學校還在疫情期間開展了線上家長學校“踐行契約,自律自學”的行為契約教育活動。
記者了解到,市教委在制定政策構建高質(zhì)量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體系的同時,要求各區(qū)各校在新學年積極開展五項“全覆蓋”工作,即全覆蓋開展1次以生命教育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課或主題班會;全覆蓋開展新生、新接班學生等家訪及家庭教育指導,并推出《上海市中小學教師家訪指導手冊(試用版)》;全覆蓋開展家長會或開設家長學校;全覆蓋開展教師培訓,探索建立全員導師制度,發(fā)布《分學段班主任開學家庭教育指導建議》;全覆蓋告知市、區(qū)心理熱線等援助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