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下午,平陽古琴學會組團參觀鹿城溪山琴坊古琴制作流程。隨后兩地琴友交流琴藝,并以“望楚尾蕉”為主題,就私淑南宋郭楚望琴學和明代劉伯溫制琴工藝,各自分享了學琴故事。
近年來,平陽縣非常重視“郭楚望故里”的古琴文化建設。通過古琴街區(qū)建設、演繹舞臺打造、雅集活動等提升古琴在“郭楚望故里”的影響力。據(jù)了解,溫州古稱東嘉,歷史上是古琴重鎮(zhèn),以南宋郭楚望為核心的琴學自成體系。郭楚望和他的學生開創(chuàng)了一個時代,南宋浙派影響了后世琴學八百余年。他有《瀟湘水云》《泛滄浪》《秋鴻》等諸多名曲名世,后人認為平陽人俞德鄰(1232~1293)《佩韋齋輯聞》記錄的軼聞里,可以確定郭楚望為平陽人。雖然以郭楚望為核心的琴學體系在溫州本土的傳承,目前看來有些隱而不顯,但是并不影響它的價值。而溫州歷史上還有一位劃時代的人物劉伯溫,他首創(chuàng)的蕉葉式古琴“蕉林聽雨”,現(xiàn)藏故宮博物院,被直接定為“伯溫式”,對于溫州這絕對是一項殊榮,因為歷史上能夠以人名命名古琴款式的位數(shù)并不多?!安疁厥健惫徘匍_創(chuàng)了一代文人“制器尚象”之新風,也影響后世深遠。2021年,以劉伯溫制琴理念為核心的溫州傳統(tǒng)制琴工藝被政府非遺立項。
此次活動是平陽文化館“南宋浙派古琴雅集”系列活動的第一次異地游學,由平陽縣文廣旅體局主辦,平陽縣文化館、平陽縣古琴學會承辦,是溫州后世琴人親近先賢郭楚望和劉伯溫的一次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