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蘇州7月23日的土拍情況,那這句“猜中了開頭,卻猜不著結尾”無疑最為貼切。
一個月之前,蘇州一口氣掛牌出讓12宗地塊,總起價高達166.8億元。其中獅山街道的三宗地塊起拍樓面價均超過2萬元/平米,最高限價均在3.5萬元/平米左右……
一切的消息似乎都在預示著蘇州下半年的首場土地拍賣將會是一場“盛典”。
7月23日上午,蘇地2018-WG-8號至13號地塊率先開拍,起拍總價過百億。令人意外的是,距離原本預告開拍時間還有半個小時,包括8號地、10號地以及原本定于24號競拍的15號地等三宗土地在內,交易狀態(tài)竟顯示為“已流拍”,總起價約68.12億元。
土拍氣氛一冷到底,隨后不久,11號、12號地塊分別由相城交通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和深圳創(chuàng)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平安)以底價競得。唯一稍具看點的9號地塊,也僅經過了13輪競價便由路勁以11.44億元摘得,溢價18%,整個土拍現場可謂波瀾不驚。
對于曾在今年上半年實現兩日土拍攬金236.4億的蘇州而言,這一成績實在欠佳。究其原因,除了土地自身條件外,房企拿地態(tài)度的轉變等外因同樣關鍵。
從地塊條件來看,位于相城區(qū)的10號商住地是當初一起掛牌的12宗地塊里,起拍總價最高、面積最大的地塊。該宗地出讓面積9.55萬平米,起拍總價約31.52億元。在此之前,已經進入相城區(qū)的包括建發(fā)、九龍倉、中糧等諸多房企。
對此,業(yè)內人士柴郭慧介紹說:“相城這一片區(qū)項目不少,再加上這塊地本身起拍價并不算低,房企拿下這塊地可能會有較大的片區(qū)壓力。”他坦言,如果這一地塊的條件讓房企覺得沒有足夠的騰挪施展空間時,那在做決定時會更加謹慎。
另一宗流拍的8號地,其實早在今年2月就已出讓過一次,當時也同樣面臨流拍窘境,其原因或許與地塊周邊存在高架、高壓線、變電站等不利因素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該地塊2月出讓時的起始價為23.16億元,本次出讓的起始價降為了20.07億元。雖然自折身價,奈何依舊未能改變其流拍的命運。
被路勁拿下的9號地也在今年2月進行過競價并流拍,當時的起始價約為12.18億元,包括住宅和商業(yè)兩部分共約9萬平方米。根據資料可知,7月23日出讓時該地僅包括住宅部分約4.5萬平方米,起始價為9.7億元。
最終,路勁溢價18%拿下這一地塊,11.44億元的總價比當初該地塊住宅+商業(yè)“打包”出售的價格要低。另外,路勁今年以來拿地動作一直不多,最近一次是在7月13日,路勁聯合金茂在濟南以14.09億元拿下一宗宅地,溢價率也僅為3.6%。
從路勁的出手規(guī)律和本次9號地塊的出讓,不難看出的是,房企對于自己的需求和錢包都有一本清晰的賬。
“從土地流拍的情況來說,資金面的大環(huán)境是收緊的,房企也需要在這個過程中持續(xù)收緊拿地的策略。”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jiān)嚴躍進分析說:“尤其是對于部分限價比較嚴厲或者說約束比較多的城市,房企在拿地方面更是需要謹慎。”
另一宗流拍的15號地塊起拍樓面價約為2.13萬元/平方米。據了解,該地塊周邊的佳兆業(yè)廣場目前在售小高層產品均價在2.9萬-3萬元之間,金地名悅目前小高層在售均價在2.1萬-2.2萬元之間。有市場人士分析,“偏高”的起始樓面價或許是其流拍的原因之一。
如果將蘇州土地比做一件商品,那么不管是“沒人買”還是“低價買”,都離不開有沒有錢買和值不值得買這兩大因素的影響。
與本次蘇州城區(qū)土拍遙相呼應的是,太倉市同樣有兩宗23日開拍的商住地塊,最后一宗遭遇流拍,另一宗則以底價成交。
也就是說,蘇州在一天之內流拍了四宗涉宅地,這讓業(yè)界對24日剩余地塊的競拍情況和蘇州土地市場表示擔憂。
對此,柴郭慧指出,雖然某一區(qū)域某一時間節(jié)點也會出現熱點,但其實今年以來蘇州的土拍市場總體而言較為平穩(wěn)。
據了解,今年上半年,蘇州成功出讓了68宗地塊,土地出讓總金額約達542.8億元,地塊最高溢價曾達94%。但與此同時,也有兩宗地塊流拍,二十余宗地塊以底價成交。
嚴躍進表示:“土地市場的大趨勢還是看好的,尤其是蘇州市場本身來說未來發(fā)展的空間依然較大。”
不過他也直言,接下來預計部分房企會更加保守,嚴厲的資金管控下,部分房企的公司債發(fā)行計劃不得不擱置下來。“若是三季度銷售數據較好,那么第四季度重啟拿地的窗口期就會實現,房企也會有更大的積極性去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