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市級非遺傳承人陸敏扎出創(chuàng)新花燈“金豬慶豐收”——
傳承秦淮燈彩 守藝不忘創(chuàng)藝
燈彩藝人正在制作荷花燈。 (攝/新華日報記者 許琴)
過年期間,很多南京人小時候最開心的事,就是被大人扛在肩上、擠進人山人海的夫子廟,買上一盞漂亮的荷花燈。一年一屆的“秦淮燈會”即將亮燈,這段時間,南京工匠、“秦淮燈彩”市級非遺傳承人陸敏格外忙碌。
昨天下午,記者來到陸敏的工作室。走進屋子,入眼的全是各種各樣的花燈,天花板上、四面墻壁上,懸掛著大大小小的荷花燈、形態(tài)各異的金豬燈,還有龍燈、猴燈、兔子燈……讓人目不暇接。
陸敏今年50歲。他坐在小小的客廳里,一邊跟記者聊,一邊忙著趕制客戶預(yù)訂的荷花燈。“我8歲開始學做花燈,做花燈是我和家人的全部生活。”陸敏告訴記者,他父親的祖父那一輩就開始扎花燈,父親陸有文是有名的花燈藝人,到陸敏已是第四代。陸敏兄妹3人自懂事起,就跟著父親學扎燈,由于家境貧困,全家?guī)卓诰涂糠昴赀^節(jié)扎燈扎風箏賣錢養(yǎng)家糊口。
扎燈很辛苦,小時候劈竹削竹,竹刺經(jīng)常刺進手里,有時刀也會削到手,那時小小的雙手全是傷口。
記者看到,陸敏如今滿是老繭的雙手靈活地把一片片花瓣粘到荷花燈骨架上。突然,他拿出幾片花瓣遞給記者辨別:“你仔細摸摸,這些花瓣有何區(qū)別。”記者摸摸看看,沒瞧出任何區(qū)別。陸敏說,這些花瓣的疏密不一樣,亮起燈,每層的亮度就不一樣,這樣才會有美輪美奐的效果。
記者看到滿屋花燈里,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可愛的金豬燈。其中兩只體態(tài)渾圓、憨態(tài)可掬的肥豬上,分別坐著一個可愛的娃娃,正在吹奏笛子。陸敏介紹說,這兩只金豬燈名為“慶豐收”,通過豬的眉毛、嘴型可看出,豬在嬉笑,豬身上的娃娃是他用泥塑制成,豬的耳朵以及旁邊的裝飾,則運用了剪紙,綜合了多種傳統(tǒng)手藝。這種人字燈多年沒在市場上出現(xiàn),這是他今年的一大創(chuàng)新,寓意送子,討個好口彩。
在一旁的另一只金豬燈更為俏皮討喜,它伸著舌頭,臉頰上有兩朵粉色小花,綠色大耳朵張開著,短短的尾巴蜷縮著……陸敏指著這只金豬燈說:“你看豬背這里是傳統(tǒng)花燈的火口,過去放蠟燭的地方,我改變傳統(tǒng)的單口,今年做成了8字形,寓意來年大發(fā),尾巴卷成9字形,寓意天長地久。”陸敏認為,傳統(tǒng)花燈需要傳承,把老祖宗的手藝不斷傳下去,同時也需要結(jié)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市場需求,融合多種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增加內(nèi)涵。
40多年的積累,讓陸敏對色彩的搭配、造型的構(gòu)建有更深入的感悟,這幾年他參加過幾十場大大小小的競賽,每次保持在一、二等獎,去年入選第二批“南京工匠”。陸敏表示,最近幾年,國家對民間手工藝者、非遺傳承人越來越重視,讓他十分欣慰。他有一個小目標,想通過3—5年的努力,組織展演、交流、比賽,帶動秦淮燈彩藝人共同提高手藝。另外還有個大目標,希望讓秦淮花燈作為夫子廟的旅游商品,成為外地游客來南京必買的商品。
?。ㄐ氯A日報記者 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