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里運河到駙馬巷,從古城核心區(qū)域到偏遠鄉(xiāng)村,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游客涌向了淮安區(qū)。截至今年8月底,淮安市淮安區(qū)接待游客人次再創(chuàng)新高,來淮旅游人次達到572.12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69.86億元,游客年增長率為10.45%。
淮安區(qū)全域旅游魅力何在?
歷史中有答案!
這里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近7000年的文明史,2100多年的建城史和700多年的區(qū)域中心史。一代偉人周恩來、《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民族英雄關天培等均誕生于此,“一城古跡半城湖”的自然風貌,數量眾多的古街、古巷、古園林,中國四大菜系之一淮揚菜發(fā)源地……
“淮安區(qū)是個有故事的地方,要建好景點、講好故事。”在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的囑托下,淮安區(qū)堅持“古城區(qū)、主城區(qū)、核心區(qū)”的城市定位,緊扣“全景化建設、全時化消費、全要素融合、全民化共享”要求,以系統化思維為引領,將全區(qū)作為一個“大景區(qū)”謀篇布局,深入挖掘文旅資源,紅色資源和文化底蘊交相輝映,勾勒出淮安古城全域旅游的新畫卷。
每逢周末,淮劇《竇娥冤》片段都會在淮安府署大堂準時上演,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觀看拍攝。將歷史文化活化,提升游客體驗感、代入感,讓淮安的歷史、文化,真正嵌入到每一位來淮游客的記憶中,是淮安區(qū)近年旅游開發(fā)的一個新舉措。在旅游中與歷史對話,在旅游中傳承文化也讓淮安區(qū)成為各地游客旅游首選目的地。
為了讓來淮游客有一個更好的旅游體驗,淮安區(qū)從供給側入手,升級旅游六要素。開通連接周恩來紀念館、淮安府署、蕭湖景區(qū)、吳承恩故居、河下古鎮(zhèn)的旅游公交專線,搭建起連接全區(qū)旅游景區(qū)(點)更快捷、更高效、更便利的旅游交通換乘體系;完善“淮安區(qū)全域旅游導視系統”,增強“淮安記憶”;推進旅游“廁所革命”,全面升級旅游配套設施,引導游客體驗“慢旅游”的古城全域旅游新體系;大力推進“旅游+”,促進旅游與農業(yè)、工業(yè)、文化、體育、衛(wèi)生等一二三產業(yè)全鏈條融合,提升旅游新價值,構建旅游新體系。
依托全域旅游,淮安區(qū)的旅游產品多點開花。“淮揚菜水墨餐盤”榮獲第七屆北京國際旅商會“優(yōu)秀旅游商品獎”。“大運河”大肚杯、“紅色記憶”文具、“淮揚美食”餐碟、“西游天團”冰箱貼、“古城淮安”旅游手繪地圖、老淮安口袋書等一批旅游產品和宣傳品,深受游客喜愛。
品牌效應不斷彰顯,淮安區(qū)先后獲得“中國休閑智慧旅游城市創(chuàng)新獎”“長三角最具魅力旅游度假名稱”等殊榮。京杭大運河淮安段總督漕運公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河下古鎮(zhèn)被評為“中國傳統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窗矃^(qū)這座千年古城正以其獨有的魅力吸引著八方游客。(黃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