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是怎么形成的?”帶著這個問題,龍灣區(qū)實驗小學科學副校長、國科溫州研究院鄭斌博士與科學老師楊艷近日帶領學生們利用棱鏡“制造”彩虹,深入探索棱鏡的奧秘,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學會提問。這堂課由鄭斌與楊艷共同備課,楊艷說:“最大的挑戰(zhàn)是如何將科學家的專業(yè)知識與教學大綱整合,簡化復雜概念,但在這個過程中,也能讓教師接觸到最前沿的學科研究,提升自身素養(yǎng)?!?/p>
其實,科學家走進課堂與中小學生面對面,在溫州早已不是新鮮事。2023年,市教育局等八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新時代溫州中小學科學教育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著力在教育“雙減”中為科學教育做“加法”,統(tǒng)籌推進“甌越大科學教育”共建、校內(nèi)科學教育提質(zhì)、科學教師隊伍建設、“未來科學家”培育、鄉(xiāng)村科學教育點亮、科學教育條件保障等“六大行動”,為本地“少年科學家”開辟一片成長沃土。
“在科學家身邊成長”
共建“甌越大科學教育”
2023年9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科溫州研究院生物醫(yī)學物理中心主任帥建偉等100名科學家被聘為100所中小學(幼兒園)的副校長(園長)?!拔覀儠驹诤⒆拥慕嵌热タ破?,努力為學校量身打造適合的科學教育?!睅浗▊フf。他們帶領團隊深入了解學校的需求,把專業(yè)領域的研究成果轉(zhuǎn)換為科學教育帶進校園,同時邀請對科學感興趣的學生到國科溫州研究院科普基地參觀、體驗,參加“小科學家”各類活動,讓學生在科學家身邊成長,更早接觸科學,激發(fā)思維活力,從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一幅“甌越大科學教育”藍圖正在徐徐展開,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市正持續(xù)拓展科學教育的社會課程資源庫,全面推動社會資源服務科學教育實踐,引導高??蒲性核⒅袊酃?、科技館、博物館等向?qū)W生開放平臺和資源,先后認定市級科普教育基地140家,舉行科普助力“雙減”活動超2000場。同時將科普觸角伸入家庭、全社會,創(chuàng)新實施家庭實驗“百校萬家行動”,推進建設100所基地校、10000個家庭實驗室,打造家門口的科學教育矩陣。溫州市籀園小學根據(jù)學生差異,將家庭實驗室課程設三個層級,在普及型課程中,四年級有一個“自主紅綠燈”項目,學生在上完《電路》單元課程后,運用所學知識在家里制作一個紅綠燈,并開展評價展示,受到學生和家長的肯定。
在探索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路上,我市迭代推進“小科學家”培養(yǎng),通過舉辦系列賽事,展現(xiàn)學生的科創(chuàng)小項目、科學小課題、科技小論文等,挖掘一批在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有較大潛質(zhì)的孩子,截至目前累計評選出240名“小科學家”。而開展科學教育,最基礎、最核心的是教師素養(yǎng)。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我市各學段科學教師約1.2萬名,其中小學科學專任教師2406人,專任率超70%。在保證量的同時也注重科學教育領軍教師的培養(yǎng),全市科學教師中現(xiàn)有省特級教師30人、正高級教師26人,近十年共有9位小學科學教師獲全國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比一等獎,領先全國。
“讓孩子創(chuàng)造著長大”
校內(nèi)科學教育全方位提質(zhì)
“自己的想法可以用代碼寫出來,并實現(xiàn)它,就特別有成就感?!笔袑嶒炛袑W集新校區(qū)學生盧樂晗笑著說,“很喜歡學校的信息科技課?!鄙现苋男畔⒖萍颊n上,學生們在老師指導下參與學校80周年校慶啟動儀式互動裝置設計。從通過學習編寫程序制作素材,到設計構思,實現(xiàn)通信,他們展開頭腦風暴,最終成功啟動裝置,通過手勢識別,完成校慶倒計時播放?!耙?!”教室里響起一片掌聲和歡呼聲。
“讓孩子創(chuàng)造著長大”是實驗中學教育集團校長黃慧的初心與期許,在集新校區(qū)1萬多平方米的科創(chuàng)中心里,設有飛行工作室,擁有一比一的飛機頭模型,可體驗實操飛行,還有各類創(chuàng)作室、互動媒體體驗區(qū),隨時歡迎學生進入互動體驗。一樓和二樓的架空層還有一個機械傘裝置,讓學生在動手中理解機械原理和物理知識。
實驗中學只是全市科學教育發(fā)展的一個縮影。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引導激發(fā)學生對科學課堂的興趣,“真正愛上科學、用好科學”,我市從2013年就開始推進STEAM教育,通過學科、應用轉(zhuǎn)化、團隊合作,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每年全市遴選出100項優(yōu)秀案例,集結成冊,榮獲全國首批STEAM教育優(yōu)秀成果。十余年來深化推進“科學部落格”混合式學習,以“和世界分享發(fā)現(xiàn)、讓科學流行起來”為目標,基于網(wǎng)絡日志(Blog)進行科學觀察項目展示,讓每位參與的學生都成為小博主、小老師、項目小主持人。截至目前,共評選優(yōu)秀案例1500多個,60多萬學生、500余所學校參與其中,每年線上點擊量超100萬。
推進科學教育的過程中,創(chuàng)客教育儼然成為溫州的一張金名片?!氨帧畡?chuàng)中學、學中創(chuàng)’理念,我們匯聚18.5萬件教學資源,建成1271個創(chuàng)客基地(空間)?!笔薪逃窒嚓P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市已全面構建“班班有科學實踐項目、校校有科技節(jié)活動、區(qū)縣有科學嘉年華、市級有科技展示平臺”的區(qū)域科創(chuàng)新樣態(tài),溫州成功獲評全國青少年創(chuàng)客教育生態(tài)區(qū)域。
以ChatGPT為代表的生成式AI迅猛發(fā)展的當下,人工智能技術學習成為趨勢。記者從市教育局了解到,我市正在不斷完善全景式人工智能教育“五個一”體系,近三年培育人工智能實驗校778所、示范校68所,覆蓋全市83%中小學,今年將完成培育1000所實驗校、100所示范校的目標,實現(xiàn)全市中小學100%覆蓋、人工智能課程100%普及、人工智能實驗室100%配備。(記者 金葉 通訊員 馮幼儀 李璇)